春光明媚,春意盎然,走进三窑村,地里香椿飘香,柿叶嫩绿,村南山坡翠绿,涧水流淌,村庄宅院,整修一新,村里巷道,宽敞整洁。三窑村,依山傍水,环境优美,层层梯田分布在村庄周边。
村庄位于虞乡镇政府东9公里处,东临盐湖区李家庄,西邻陶家窑,南依中条山,北与石卫村接壤,属半山区。
三窑村是由石鹿峪、樊公洞、寇家窑3个自然村组成,1987年前后,由山脚下搬迁到500米外,新建村庄。全村有142户,455人,姓氏有寇、席、杨等。全村国土面积18377.5亩,其中耕地866.35亩。农业以种植小麦、玉米为主,发展百亩核桃、200多亩香椿。
在前坡,以前还有村民在此开垦坡地,有二三十亩地。
据民国《虞乡县新志》记载,土乐村附石鹿峪、寇家窑村、樊公洞。这说明当时土乐村管辖这三个自然村。解放后,实行了土地改革,三个小村参加了石卫村成立的花果农业合作社。1961年,三个村,再加上陶家窑村,合在一起,成立了三窑村生产大队,1979年与陶家窑村分开,1984年成立了三窑村村委会。2021年并入石卫村。
石鹿峪,离寇家窑有八九里山路,海拔1000多米,山上有十几户人家,60多人,一百多亩坡地,可以耕种。据《虞乡县志》记载:旧时内有一石鹿而得名。
村民余太平讲述:石鹿峪分为四个圪垯,东坡、西坡、岭西和水幽。他老家是在河南信阳商城的余家湾,因遭水灾,清末逃难到了水幽山上居住生活。当年水幽有4户人家,有30多亩地。后来他家在1956年搬到寇家窑村居住。后来山上人们,陆续搬迁下来,到1995年,只有村民杨管收一家在山上放羊。在1979年,为了解决村民吃饭问题,村里让山上原住户,承包坡地,超产归个人,提高了种地的积极性,种粮种土豆,取得了丰收。石鹿峪,有古建:祖师庙、玉皇洞。近年来,虞乡农场虞舜文化研究学者邓解放老师提出,古代黄帝战胜蚩尤的涿鹿之战的发生地,就在石鹿峪一带。
樊公洞,据传是清初董村樊家,樊一正在朝中当公公,死后安葬在此地,坡上建有五孔窑洞,周边有围墙。后来,有杨姓从芮城杨桥迁来,在此居住,逐渐发展成村庄。1958年5月,全民大炼钢铁,在村建五六座炼铁炉,每天出动两千多村民,上山采矿石,以土高炉冶炼,指挥部设在龙王庙,炉渣到了很多,最终多为废铁。村中曾有一棵老皂角树,后遭雷击,现长出一棵新树。村北建有一座龙王庙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村民陆续搬迁到村北500米,建新村。
寇家窑,据说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后,两位寇姓将领流落到此,择水而居,开荒种地,逐渐发展成村。老村建于柏林坡下,可以开凿窑洞居住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寇家窑搬迁建新村。
村民割草养羊
新建的村庄,分成了东西两片。
三窑村,主要是坡地,土地贫瘠,粮食产量低,近年村民积极种植杏树、花椒树、柿树、香椿树等经济林,取得了较好的收益。
以前有句顺口溜:王官杨树,二峪椿树,陶窑槐树,三窑香椿。三窑村以前就种植有大量的香椿树,现在都成了大树,如今村民在地里密植香椿树,品质好,效益也好。
三窑村,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石鹿峪长年有一股清澈的溪流,方便村民浇地和饮用。
据村民余太平介绍,以前浇地有分水古碑,记录着分水情况:寇家窑村有6天4夜水,樊公洞有4天5夜水,土乐有1夜水。到了1970年村里响应上级号召,开始在石鹿峪内修水库,但村小人少,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大的工程,清华公社就安排土乐村、石卫村派出劳力,参加水库建设。水库修了一段,后又被洪水冲毁了,最后只在水库底部修建了2米高的石坝。
石鹿峪,绿水青山,清新自然。
一直到了1981年,上级政府拨款,第一年1万元,后来每年3.5万元,修建了10年才建好。利用拨款,将引水渠也修好了。经过30多年的使用,水库出现了严重漏水现象,引水渠也损坏了很多,急需整修。村里在1982年打过一眼百米深井,用了20年,因地下水位下降,井也报废了。
村民裴广才,上世纪五十年代,合作社时期,参加青年突击队,队长杨新院,在山上坚持植树造林,1957年荣获山西省林业劳动模范,曾到延安参加学习、表彰大会。
村民寇百锁,66岁,寇家窑人,以前在村里养羊,现在有点腰疼。
在外做生意的儿子,为了照顾父亲,回到家乡,继续养羊,但他的观念不同父亲,要养就养多点,他把羊群发展到了两百多只。
山谷里的羊群
村民将石碾安放在村边,保留乡村文化记忆。
村里有多家搞养殖业,这是樊公洞附近的养猪场。
这是樊公洞龙王庙,有一块古碑,上写:创建龙王庙碑记
从来,神籍人以享祀人籍,神以保全庙宇之设所以妥,神灵而补过脉者也。顾创于前者必恩裕于后,作于始者,犹赖成于终。如余村前冀屡积官赀,以成盛事未遂。厥意,兹幸陶家窑善士(监生)陶X善,愿于己地东头捐输庙基,计地一亩三分六厘粮草,庙内封纳矣。是余等卜吉咸丰九年三月吉日,于村北创建。
龙君大庙,正殿三间,山门一楹,远近被泽,物阜人康,期年而后,厥功告竣,谨将一切花费、布施芳名,刻石永誌是为序。
陶仰奎,施银四两,陶成万,施银一两。共费银二百九十余两。
首人:席存琦,杨奉䘵,裴应贵,樊弟登,裴应科,杨奉章,安喜泰,杨九娃。
公议:庙内不许放农器、柴草。咸丰十年岁次庚申十一月吉日
龙王庙曾作仓库,墙上写着:粮食宝中宝,必须保管好。修好五化仓,勿使受损耗。粮食是个宝,人人离不了。节约 浪费,时时要记牢。 X队,1970年。

樊公洞新建的娘娘庙
樊公洞,曾有一棵古皂角树,2019年还有记录:树高19米,树围3.89米,树龄约300年。这棵皂角树,主干上分出六大枝,形成了伞状树冠,东西冠幅达26.5 米,南北冠幅达25 米,投影面积达520.5 米。古树生长健壮,枝繁叶茂,每年仍开花结果。可惜被毁,据说遭雷击。现在根部又生长出一棵新的皂角树。
寇家窑老村,在原庙址新建了爷爷庙。
(拍摄、编辑:李波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