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
简介:小月月,安徽潜山人,90后女青年。点上方名片,关注小月月,让我们一起邂逅在家乡的花香满径、水墨丹青中。
被时光逼着长大,在成长的途中,与山中的老家渐行渐远,回去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。
每次回山中的老家,放下行李,就会站在二楼的阳台上,狠狠的嗦一口山上这久违的空气。再看看母亲侍弄的草木,母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养花草树木,门前大盆小盆的,很多我都说不出名,但长得都很旺盛。
我家四面环山,草木的种类数不胜数,出了门,视线所及,不是青乎乎就是绿油油,走几步便能进山林也能入溪流,即便是这样的环境,母亲还是愿意花精力搞这些花花草草,别有一番闲情逸致。
看完母亲养的花草树木,就得去母亲的菜园子里溜达溜达,看看母亲种的菜长势如何,先瞄好我喜欢吃的蔬菜的位置,进城时好顺走。
走在地头,看见一棵我从来也没有见过的植物,我问身旁的婆婆:“这是什么菜?”
婆婆说:“这是金荞麦。”
我接着问:“这菜好吃吗?”
婆婆说:“这是野生的,以前我们家田埂上、路边有很多,是割来给猪吃的,这些年却见不到了。”
我打开手机,扫了一下它,嚯!它的确叫金荞麦,让人意外的是它还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,这么宝贵的植物怎么就不声不响的飞到了我家地头,以前婆婆家的猪真够奢侈的,吃如此好的食物,如今,人都很难吃到。
它那三角形的叶片是绿色的,叶脉和叶柄是红色的。有一句谚语说:“红配黄,赛流氓;红配绿,赛狗屁”,但红配绿发生在这金荞麦身上,甚是好看,怎么看都看不够。
它之所以叫金荞麦,是因为它那扎在土里的根,它的根外表皮是黑色,剥掉皮内部呈黄赤色,无限接近于金色。
它还有很多其它的名字,《本草图经》中记载:“在山谷有之,今惟出华山,春夏生苗,作蔓绕草木上,茎赤,叶青,似荞麦叶,七月开白花,亦如荞麦,根若菝葜。亦名山荞麦”,这里呼它为山荞麦;汪连仕的《采药书》中记载:“能开锁缠喉风”,因而又称它为金锁银开或者开金锁;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中记载:“为治跌打要药,窃贼多蓄之,故俚医呼贼骨头”,于是,它又叫贼骨头。
从这些记载中,可见金荞麦的用途有很多,全身都是宝,不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。它结的籽可以磨成粉,做成荞面来食用。关于荞面,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。
据传,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准格尔旗,有个神山。唐朝时,有位民间医生背着药篓子来到这山上采药,在途中,看到两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在嬉戏打闹,载歌载舞。民医看走了神,忘了离开,美女便笑呵呵地走过来搭讪。
突然间,云雾缭绕,看不见彼此,不一会儿功夫,民医竟跟着两位女子来到了洞中。洞中景色迤逦,宛如世外桃源,四季如春。女子对他温暖体贴,就是一日三餐,要吃两顿荞面。
到了第三天,他非常想家,思念家中的亲人,于是出洞回家。一出洞,外面的世界已物是人非,子孙已历五世。没想到洞中三天,外面已过几百年,他却长生不老,可能是因为天天吃荞面。于是,他逢人便说:“常食荞面,增寿年轻。”从此以后,这里的山区农民世世代代种荞麦,食荞面。
一棵金荞麦有春夏秋冬,也有故事,人与草木能共荣。踏上故土,一草一木更能思华年。